前几年,网络上开始流行“剩男、剩女”这样的流行语,不论男女,30多岁还没结婚,似乎就是婚恋市场中被剩下的人了,家人也忧心其终身大事。 近两年,想要终身不婚的不婚一族也越来越多。 但是,我国古代的婚恋情况与当下情况迥然不同,当时女子出嫁的平均年龄是13岁左右,男子则是16岁。

到底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这样“早婚早育”的情况呢? 事实上,这与古人的寿命短有着直接关系。 一、古人晚婚有罪? 中国古代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,女子十三、四岁就会嫁为人妇,这在大部分接受现代教育的人看来是过早的,从生理角度来看,女子十三、四岁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,就要出嫁承担生育责任,让人担忧。 古人科学技术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,大部分人都是凭借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经验预防疾病,也有一些人受时代局限,相信“巫术”,因此,一些现在看来非常容易治愈的疾病,就能够杀死古人。 在这样的威压下,女子不得不尽早出嫁。 二、女子十三岁必嫁? 早于这个年龄结婚者,就被归为早婚。 在不同的朝代,女子出嫁的年龄也会有所不同。

男子成婚的年龄也随着朝代变化有异,但不变的是男子结婚的年龄要大于女子。 “卧薪尝胆”的越王勾践也下令,男子婚龄为二十,女子为十七。 唐朝、宋朝时期男子的婚龄多为十五岁,女子则基本为十三岁。

西汉时期的谏大夫王吉和宋代的司马光就曾就婚龄过早表达过异议,并且也阐明了早婚的危害。